首页>>

有信用的人更易获得资金——宜信普惠让石林农户过得好敢创业

2016-02-26 未知39

家住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镇蒲草村的黄文亮,今年55岁了,家里世世代代耕作在农田。自1982年结婚起,他就一直种植烤烟和玉米,夫妻双方勤劳朴实,这些年积攒了点资金,准备将现住的老房子装修一下,但是最后盘算了后发现还差一些,他首先想到了镇上的银行,可跑了还几次还是没有批下借款申请。2015年1月,宜信普惠的客户经理到蒲草村办理业务,在咨询过其相关家庭信用状况后,最终黄文亮很便捷地申请到了借款。    

黄文亮只是受益于宜信普惠农商贷的众多村民中的一员。据了解,宜信普惠农商贷于2012年8月在云南开展业务,主要为广大农户、个体工商户、小微企业提供。信用借款咨询与服务,借款额度从5000元到10万元不等。从去年8月至今,宜信普惠石林分公司已经为鹿阜镇、圭山镇、长湖镇、板桥镇、路美邑等乡镇农村地区近300户客户解决了近千万的资金需求。其中汉族客户占比41.3%,彝族客户占比57.7%。农户种养殖及家庭消费的借款需求占到了70%,经营类借款将近20%。  

“宜信普惠带来的不仅是贷款上的援助,最关键的还是农村金融信用理念的示范普及。”6月16日,“宜信普惠金融家•服务在三农”活动首站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启动。宜信普惠农贷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许超在活动现场告诉记者:“市场化、商业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,如果要在农村做扶贫工作,只是依靠行政化的干预还不够,还需要更多的企业站出来分担政府的压力。一方面,市场化的运作能够让出资人得到更多的回报,从而让整个的金融创新工作保持持续性。另一方面如果老百姓长期以来获取资金的成本很低,那么他对信用的定价肯定很低。市场化的运作模式,可以帮助我们纠正市场的偏差,把老百姓依赖的心理打破,让他们逐渐理解获取资金是有成本的,而且要维护自身的信用度,信用是一种保证,有信用的人更易获得资金。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运作,宜信普惠为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我们的贡献。”    

年初时,宜信对外发布了其农村金融第二个五年计划,即“谷雨战略”。在这份规划书里,宜信打算自建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,不仅提供农村信贷服务,也通过大数据金融云为农村提供金融综合创新服务。不难看出,这是一份“巨资”计划,而许超就是负责宜信农商贷业务、“谷雨战略”具体的战略制定参与者与执行者。    

“缺钱有时候不是穷得揭不开锅,而是暂时周转不开了。”石林县板桥镇青山口周家村村民杨俊玲很有感触地说。这个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自有土地5亩,又租了30亩,全部种植蔬菜大棚,蔬菜品类涉及白菜、红豆、小瓜、西红柿、花菜等。由于前期资金投入较大,大棚建设尚未健全,加上需要长期雇佣村名帮工,杨俊玲在经营上出现资金短缺的困难。在朋友的介绍下,她于2014年11月在宜信普惠申请到借款。今年夏天,夫妻俩经营的大棚西红柿又迎来了丰收季,固定为几位西红柿批发商提供货源,生意越做越大。在他们家的带动下,同村很多村民开始大棚种植。    

“一帮十,十帮百。很多靠宜信普惠富起来了的农户,也开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带动起周边的村民。这是宜信普惠增强扶贫‘造血’功能的直接体现。”许超介绍说。    

“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帮助农民获得贷款,宜信普惠更加注重帮扶农民的能力建设问题”。去年宜信普惠和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一些苹果种植户合作,一起合作了一个基于互联网众筹平台的“宜苹果”项目。一方面,宜信通过资金服务,帮助农户获得更多的资金去发展苹果种植。另一方面,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农户发布广告,不仅提升静宁苹果的知名度,拓宽了销路,还让“宜苹果”的销售价格比普通苹果每斤高出0.5—1元,为农户户均增收上万元。    

理论上讲,通过网贷平台,放款人和借款人可以直接对接,信息透明,纯线上模式运作效率更高。但事实上,目前开展“三农”业务的P2P平台全部运用了线上线下结合(O2O)的模式,以更加契合农村目前的发展现状。许超说,“P2P进入农村,不可能完全依靠在线远程批贷,必须依靠线下。让信贷员到农户家里去做入户调查,并对他们的现金流做分析,了解他们的还款能力和意愿。然后将审批中的一些环节进行移动互联网化,节约操作时间和成本。” 据介绍,依托自营的营业网点,目前宜信最快可以在8个小时之内完成入户调查、分析和资金对接的工作。    

“比经济利益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来自思维模式上的互相认同。”在经历了标语刷墙、信贷员扫村、公交座套宣传、农村大集吆喝和广场舞大赛上的形象宣传,宜信普惠金融一路走来,目标直指传统金融难以完全覆盖的死角,为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户解决了资金短缺之困,更让一种契约精神野草般根植于农村大地。    

历年项目回顾